
何明的医者人生充满着种种荣誉光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呼吸病研究室主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回望这些成就,无一不渗透着她行医五十年的辛勤付出。
1975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何明来到胸科医院呼吸科,看到呼吸系统病人的痛苦,她倍受触动,决心要为战胜呼吸病劈路而行,奉献毕生。
毕业后,何明曾先后到北大医院呼吸科进修,汲取先进的西医诊疗技术,受到国家著名呼吸病专家穆魁津、何冰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为自己奠定了雄厚的现代医学基础。
为丰富自己呼吸病的治疗手段,她先后两次参加北京市和中医药大学为时四年的中医学习,后又坚持跟随名老中医学习,多次得到国家名老中医焦树德先生的亲授和临床指导,使她的中医治疗经验得到迅速提升,终得博采众长之医术医风。
从事临床工作五十年来,何明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逐步加深,不断把传统中医辨证理念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并借鉴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加以创新,更通过实践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辨证观点和特色治法。她认为辨病是临床治疗的前提,辨证是中医的灵魂,且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病为先的思想,针对肺部疾病施行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并从脏腑调理入手,强调肺脾同治、肺肾同治、肺肝同治的重要意义。她把这一理念运用于治疗呼吸系各类疾病。
例如针对慢性咳嗽,何明提出了病因辨证、病位辨证、辨病论治的辨证思想,其病因辨证九分类法辨治经验论文曾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针对慢阻肺,她提出了急、缓、虚、实四纲八证的辨证思路,并自拟总结了补肾健脾益肺经验方,对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患者再感染率有明显帮助,并且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已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深受业界和患者认可。
再如哮喘的治疗,她提出风、痰、虚是哮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认为哮病,除了痰饮伏肺的发病理论外,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土壅木郁,肝肾阴亏损,也是致哮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她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的“祛风定喘汤”经验方广泛用于临床,帮助很多难治性哮喘病患者,使他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何明以北京市自然基金、卫生部科学研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为核心,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中医药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索,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当今在她擅长领域中,肺结节的发病率较高,成为不得不关注的病症之一。何明主任介绍,古代中医虽没有结节这个病名,但理论上早有论述,肺结节应归属于“癥瘕”“肺积”“瘿瘤”等范畴。
《黄帝内经·素问》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景岳全书》 “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医宗必读》 “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根据古代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何明认为肺结节的主要病机为脏腑失调、正气亏损、免疫力低下,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代谢失常,不能将外来和内生的毒邪排除,致使气滞、痰浊、血瘀,痰瘀互结,毒邪内蕴,痹阻肺络,日久成癥瘕、积块、肿瘤。对此,她从中医古典理论及临床经验中总结出“调、补、攻、消、散”治疗肺结节的五法,使很多肺结节得以消散、缩小或稳定,以致患者免于手术带来的风险。同时这五法也帮助一些肺癌术后患者,改善了术后出现的气短、咳嗽、乏力等症状,助力肺部机化性炎症、胸水吸收,降低了结节再生和肿瘤复发的几率。
调、补、攻、消、散 五法散结:
调法
何明强调,肝郁气滞,气机逆乱,阴阳失衡者,横犯于脾,上刑于肺,则致气机紊乱。其表现为胸胁胀痛,郁闷或急躁易怒,治疗时主要要疏肝理气、滋阴潜阳,使脏腑气机顺畅恢复阴平阳秘,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补法
正气亏虚是肺结节重要病机,气血亏虚导致痰浊瘀血,毒邪内蕴,痰瘀毒互结,表现为气血虚弱,乏力、肢冷、便溏等,治则以益气养血、温阳补肾、健脾为根本,补虚固本为基础,常用补中益气、附桂地黄丸等加减。
攻法
针对较大结节或趋向于高危的结节,用攻法,即以毒攻毒之法。此时以虫类药为常用,破血逐瘀,抑制结节血管再生,以达攻坚散结之目的。常用山慈菇、蛰虫、蜈蚣等药物组方治疗。
消法
对脾胃虚弱、痞满、中焦不通的患者往往需使用消法。脾胃虚弱致使运化失司则聚湿生痰,痰气郁久则形成有形之积。治则以消痞化积、消瘀行气、祛湿化痰之法软坚散结,常用化积丸等加减治疗。
散法
软坚散结法蕴含在整个治疗体系始终,对于血瘀痰湿明显,舌暗有瘀斑、胸部刺痛者一般用活血化瘀、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法,可用鳖甲煎丸、血府逐瘀汤等加减。
何明强调,五法并不是割裂使用的,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用药也会变化,治结节要以整体辨证为基础,就像弹钢琴一样灵活运用五指,才会有好的效果。
此外,她经常提示和指导患者如何观察结节,将肺结节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种观察的方法。她指出在结节观察期间,服中药调理是较好选择,通过调补正气,提高免疫力、改善脏腑功能,袪除身体长结节的一些病理因素,会使结节消散、缩小或被抑制。
何明提醒,有七类人容易长结节和肿瘤,大家要注意预防:
1.爱生气、郁闷、急躁的人;
2.长期失眠的人;
3.脾虚痰湿较重的人;
4.血瘀、长期缺乏锻炼的人;
5.饮食不节,常吃肥甘厚腻等有害食品的人;
6.长期大量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的人;
7.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