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主任的医者人生充满着种种荣誉光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北京市第四批、第五批、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呼吸病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回望这些成就,无不映射着一类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那么,这一切还要从她1975年的毕业季说起。
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来到胸科医院呼吸科,呼吸系统疾病这个人类健康的隐秘凶险杀手,对她露出狰容。看到呼吸系统病人的痛苦,喘息,窒息感,无时无刻的牵动着她这颗准备为医学奉献终身的心,她决心要为战胜呼吸病劈路而行。
毕业后她曾先后到北大医院呼吸科进修,汲取先进的西医诊疗技术,受到国家著名呼吸病专家穆魁津、何冰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为自己奠定了雄厚的现代医学基础。
她自幼身体原因,得到中医名家的治疗而愈,因此对中医的感情是情有独钟。她深刻体会中医的疗效。所以为丰富自己呼吸病的治疗手段,她又两次参加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时四年中医学习的结业。通过多年实践,使自己的医疗经验逐年丰富。她善于博采众长,多次跟随名老中医学习,尤其对国家级名中医焦树德的经验更是感触颇深,并多次得到焦树德先生的讲授和临床指导受益匪浅,尤其对他像弹钢琴一样的治咳七法“宣、降、清、温、补、润、收”,治喘的“两纲六证三原则”和用药经验体会深刻,使她中医治疗经验得到迅速提升。
通过多年实践她认识到,天人合一、整体辨证观是中医治病的魂,扶助正气、脏腑同治、辨病与辨证结合,是临床治疗的本。
她从事临床五十年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研究逐步加深,她善于把传统中医辨证理念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并借鉴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加以创新。通过实践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辨证观点和特色治法,她认为辨病是临床治疗的前提,辨证是中医的灵魂,提出辨证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病为先的思想,对肺部疾病强调天人合一整体观念,治疗善从脏腑调理入手,采用肺脾同治、肺肾同治、肺肝同治等方法治疗疾病。
对慢性咳嗽她提出了病因辨证、病位辨证、辨病论治的辨证思想。提出慢性咳嗽病因辨证九分类法辨治经验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对慢阻肺,提出了急、缓、虚、实四纲八证的辨证思路并自拟总结补肾健脾益肺方,进而改善肺功能,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控制再感染的几率,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方面,她认为风、痰、虚是哮病发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认为哮病,除了传统的痰饮伏肺的发病理论外,脏腑功能失调,脾肾阳虚,土壅木郁,肝肾阴亏损,也是致哮病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致使疾病迁延不愈。从多年临床经验中总结出“祛风定喘汤”广泛用于临床,使许多难治性哮喘病例得到控制。
在中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她曾以北京市自然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卫生部科学研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为核心,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中医药对耐药大肠埃希菌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中医药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等。为中医药对呼吸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年来从事中医药呼吸病各级课题的研究,曾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她今年七十多岁了,行医半个世纪以来,从呼吸慢病到疑难病,从非典到新冠一直都在与呼吸系统疾病交手,站在一线,救治了无数患者。尤其当今,随着影像学的进步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她又与这个老对手进行博奕......
何明主任介绍,现在她每日门诊中前来治疗肺结节的患者占到门诊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中医学没有结节这个病名,但理论上早有论述,肺结节应归属于“肺积”、“瘿瘤”等范畴。
《难经正义·五十六难》曾记述:“肺之积,名曰息贲”,何明主任从临证出发,认为肺结节的主要病机为脏腑虚弱、气血亏损、津液运行不畅,滞而不通则聚而成痰、痰瘀互结,痹阻肺络而致肺失宣降调畅,日久成癥瘕、积块。何明主任审因论治,在深入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治疗肺结节的“调补攻消散”五法,在扶正调理脏腑基础上,去除患者体内患结节的病理因素、改善免疫力,针对患者不同体质和结节大小性质进行辨证治疗。
调法
现今生活水平和节奏的变化使得人体常有“过用”之象,肝郁气滞,肝气不调,则使气机失调,横犯于脾,上刑于肺,致阴阳失衡。调法,主要调节脏腑功能,使脏腑气机顺畅,恢复阴平阳秘。并同用软坚散结法。
补法
内经说:”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何明认为正气亏虚是肺结节的重要病机,贯穿治疗的始终。正气亏虚导致痰浊瘀血内生,毒邪内蕴,痰瘀毒互结,肺为五脏之华盖,肺为娇脏,更易受侵。治则以益气养血、温阳补肾、健脾为根本,补虚固本为基础。
攻法
针对较大结节,如超过1毫米或趋向于高危的结节,用攻法,即以毒攻毒之法。此时以虫类药为常用,破血逐瘀控制结节生长,抑制结节血管再生,以达攻坚散结之目的。
对药性峻烈,治疗不可一味猛烈攻伐,临证根据患者体质和耐受力,调整疗法与整体的关系。
消法
针对脾胃虚弱、痞满、中焦不通的患者往往需使用消法。脾胃虚弱致使运化失司则聚湿生痰,痰气郁久则易形成有形之积。治则以消痞化积、消瘀行气、祛湿化痰之法软坚散结。
散法
软坚散结法蕴含在整个治疗体系始终,根据影像学结节特点,对于痰湿明显,又倾向于炎症的结节,一般用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法。
何明主任介绍,临床上,五法并不是割裂使用的,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同一个人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时节、疾病不同阶段,用药也在变化中,治结节要以辨证为基础,灵活运用,才会有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