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争议刮痧是损伤毛细血管造成的皮下出血,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出痧呢?为什么每刮一次出痧都会减少呢?中医认为,刮痧时体内致病因素由经络溢出,积聚皮下,出现形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成片,或融合的“痧”,也称“痧毒”。痧是渗出于脉外含有毒素的离经之血,出痧的过程是排毒的过程。
西医认为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毒性物质,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而成为危害机体健康的内毒素。这些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以至于黏膜、肌肤之下充血或出现充血点。这与中医对刮痧机理的认识不谋而合。
临床发现,健康人刮痧后不出痧,一些有潜伏病变的人则会出痧。一般会因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不同,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也不同。同一种病症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与经脉循行分布、全息穴区及脏腑经络的病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