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达到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的一种治疗方法。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三伏贴就是在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期间,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人体正气,驱散人体阴寒之气,储蓄阳气,增强抗病能力,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内病外治方法。
三伏贴疗法遵从中医“春夏养阳”和“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在三伏天时节,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生发,腠理疏松,汗孔多开,全身经络亦最为通畅。这时把阳性、热性的药物贴敷于相应的腧穴,更易于使药物透达肌肤,渗入经络,以鼓舞激发人体的阳气,提升正气,协调脏腑功能。
三伏贴主要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这里的虚特指阳虚、肺气虚;这里的寒有因阳虚、气虚而致的寒,也包括寒性体质或体内有寒凝之人。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具体包括以下五类:一是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咽炎、体虚感冒等;二是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等;三是消化系统疾病,如虚寒性胃痛、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四是妇产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寒证;五是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如免疫力低下者、阳虚体质、气虚体质。
三伏贴主要采用辛温通阳的药物,如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麝香、生姜、肉桂、丁香等。贴敷的穴位根据病症不同也各不相同,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用穴是肺俞、大椎、定喘、天突、膻中等;骨关节系统疾病常规用穴为肩井、内膝眼、外膝眼、肾俞、命门、阿是穴等;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用穴有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妇产科疾病常规用穴有关元、气海、归来、子宫、三阴交等;亚健康调理常规用穴有关元、气海、足三里等。三伏贴利用药物芳香、温散、穿透等作用对所选穴位进行刺激,让药物通过穴位局部皮肤的渗透吸收,沿经络运行直达病灶,从而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和阴阳的作用。
三伏贴最好在农历三伏天初、中、末伏的每伏第一天开始,连续3天进行贴敷治疗(如果中伏为20天,间隔10天可加贴1次)。错过了初伏第一天的患者,初伏内,无论哪天贴敷,只要在接下来的中伏、末伏相同的日子贴敷即可。成人每次贴敷2-5个小时,小儿每次贴敷0.5-2个小时。一般需连续贴3-5年。
一些患者在三伏贴贴敷后可能会有轻微发痒、麻木、温热、微痛等感觉,均属正常反应,一般停止贴敷后可自行消失,切忌抓挠。患者可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适当缩短贴敷时间。由于患者身体的个体差异,或者未遵照医嘱而贴敷时间过长,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小水泡无需特殊处理,可自然吸收,如果水泡过大则需及时就医。
贴敷期间提倡患者清淡饮食,以蔬菜水果为主,多饮温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以及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以免刺激皮肤出现发泡现象。贴敷期间患者应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更好地发挥药效;避免剧烈运动,保持皮肤干燥,尽量减少排汗,防止温度过高药液流出污损衣物,并影响药物固定和药效。贴敷后可温水洗澡,避免着凉。
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经常出现中医上讲的“热证”的人群,即平时表现为爱上火,一感冒就嗓子发炎,或者咳黄痰、流黄鼻涕,或者平素喜喝冷饮,大便秘结、干燥的人不适合使用三伏贴治疗。2岁以下的宝宝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也不适合做三伏贴。此外,由于宝宝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不舒服,会影响到治疗的安全性。另外,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瘢痕体质、皮肤破损、皮肤容易过敏等人群,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也不适合。
最后要说明的是,冬病夏治的三伏贴只是一种辅助疗法,不能替代主要的规范化治疗。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三伏贴贴敷期间不应盲目减药、停药。
6.20开启预约冬病夏治三伏贴!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可做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清楚的地方,请点击专家免费在线咨询,专家将给您详细解答。或拨打咨询电话:010-62170649,通过电话向专家详细咨询。
北京中研集团东城中医医院中医内科(肺病)汇聚卢世秀、张燕萍、何明、张良臣、苑惠清、毛静等一批名老中医,临床中引入德国耶格尔肺功能检测仪、高清CT等检测仪器结合传统中医罐、蒸、针、敷等治疗方法...【详情】
- 秋冬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 随着秋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为了帮助您在秋冬……【详细】